招堤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城東北,為貴州省十大風景區之一。
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三年(公元1694年),由總兵招國遴倡議修建,故名招堤,用石筑,長300余米,高、寬約4米。
荷池邊上有一侗像,是清朝大臣張之洞的塑像。
張之洞是安龍人,張生于1837年,卒于1909年,活了72歲, 也算高壽。
張是清朝進士。所以,當過侍讀、侍講。后來官越做越大,任內閣學士、山西巡撫、兩廣總督、湖廣總督、兩江總督、軍機大臣等職。
現在的武漢大學、南京大學都有他的影子。
博物館邊上有個“半山亭”依山貼崖,是興義知府張锳所建,當時年僅11歲的張之洞隨父參與慶宴時,受命撰寫《半山亭記》,記載半山亭及其附近荷花池之自然風光。
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三年(公元1694年),由總兵招國遴倡議修建,故名招堤,用石筑,長300余米,高、寬約4米。
荷池邊上有一侗像,是清朝大臣張之洞的塑像。
張之洞是安龍人,張生于1837年,卒于1909年,活了72歲, 也算高壽。
張是清朝進士。所以,當過侍讀、侍講。后來官越做越大,任內閣學士、山西巡撫、兩廣總督、湖廣總督、兩江總督、軍機大臣等職。
現在的武漢大學、南京大學都有他的影子。
博物館邊上有個“半山亭”依山貼崖,是興義知府張锳所建,當時年僅11歲的張之洞隨父參與慶宴時,受命撰寫《半山亭記》,記載半山亭及其附近荷花池之自然風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