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土地分散經營與農業機械大規模生產之間的矛盾,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建立,客觀上形成了一家一戶分散的經營模式,小規模土地不利于田間機械作業,尤其是限制了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。盡管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快速發展,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遠遠落后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要求,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進一步發展。
現代農牧業的農機集約規模經營必然要制約戶戶有農機,家家小打小鬧這種模式的發展。農機戶必將迅速地從分散經營,單打獨斗走向聯合經營。土地只有逐步向以農機戶為代表的合作經營組織轉移,農業規模集約化經營將成為發展趨勢,農機推廣隊伍也必須迅速融入農民合作經營的洪流中去。
2.農機化發展結構不合理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。新源縣盛產小麥、玉米、甜菜、黃豆、亞麻、油葵、馬鈴薯等多種農作物,農區土地平整連片,是一片極為理想的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基地。對大中小型各種機型的需求完全不同。從新源縣目前的裝備方面看,高性能、大功率的田間作業動力機械和配套機具發展較快,但農機裝備結構依然不盡合理。從作業方面看,耕整機械、播種機械、收割機械等田間作業機械和運輸機械發展較快,畜牧業、漁業、林果業、農產品加工業和設施農業等領域的機械化水平較低,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進一步發展。
因此,調優新源縣農機裝備結構,必須實事求是,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,要堅持大中小各種型號的機具都有用武之地,要相互結合,相互取長補短,保持合理的機型機具配置,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臺機具的作業效率和致富效益。要防止機具資金閑置浪費,“有機戶沒活干,無機戶沒機干”,形成農機市場惡性競爭,無循環競爭等勞民傷財現象的出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