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研究員吳躍進介紹,“棉花控緩釋肥”主要針對棉花生長的需求,在普通化肥里添加了環境友好、成本低廉的無機高分子材料,在土壤中遇水時,它們形成微米到納米尺度的內置網,通過對化肥營養元素進行“包裹”和水肥耦合,達到緩慢釋放、減少流失、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目的。其相關技術中已有4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。
2010年,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在望江、宿松、無為、宣州等地2萬多畝棉田示范控緩釋化肥,結果顯示,控緩釋化肥只需一次基肥和一次追肥即可,棉花產量提高10%左右,每畝減少用工成本100至140元。而這種化肥的單價只比普通化肥貴7%-8%。
吳躍進介紹,控緩釋化肥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節本增效,更重要的是能減少肥料養分的流失,最終減少對河流水體的面源污染。施用普通化肥,農田當季未吸收的氮、磷、鉀等進入水體和大氣,造成水質惡化,土壤板結變硬。按照巢湖流域示范與試驗結果,控緩釋化肥平均養分利用率比普通復合肥提高11%至22%,其中氮素利用率提高6至13個百分點、磷利用率提高5至20個百分點、鉀的利用率提高21至32個百分點。這為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找到一條新途徑。